新界千年脈動・尋根五大氏族
Share
在歷史的長河中,香港從來不是寂寂無名的邊陲小島。從唐代馬灣灰窯的餘溫、吐露港畔的採珠盛景,到大埔碗窯的青瓷流光,這片土地早就是中國南海貿易線上熠熠生輝的明珠。
苗、傜、畬、輋四大先民部落曾在這裡生息,而客家、鶴佬與蜑家先輩的腳步,更在鴉片戰爭前,南北宋時期已建構七千多人的生命網絡。
當戰火在中原燃起,客家族群五次南遷的史詩從宋明兩朝展開。他們越過險峻的五嶺,經梅關踏入嶺南,最終在新界紮根,孕育出五大氏族:
元朗鄧氏、上水廖氏、侯氏、粉嶺彭氏與新田文氏,每個姓氏都承載著跨越朝代的遷徙壯歌。
鄧氏作為五族之首,北宋時自江西吉水落腳錦田,卻在清初《遷界令》下被迫內遷五十華里。八年流離沒有熄滅家族火種,如今十萬子孫見證著這支氏族的不屈精神。
文氏的血脈可追溯至西漢蜀郡太守文翁,南宋名相文天祥更是族中驕傲。從文天瑞到文世歌,新田與泰亨的文氏族人將忠義之風傳承至今。
廖氏先祖自福建永定渡海而來,九條村落在上水土地上綿延生長,五千族人在圍村中延續著元末以來的香火。
侯氏最早在上水河上鄉開枝散葉,從北宋進士侯五郎到1899年抗英保土的熱血先輩,甚至與香港哥爾夫球會的歷史協商,都刻寫著這個家族近兩千子孫的崢嶸歲月。
彭氏從江西宜春的書香門第,到粉嶺龍躍頭的開基立業,1940年代創建聯和墟的遠見,讓四千六百名後人至今仍在這片土地上書寫傳奇。
這些不只是族譜上的冰冷文字,而是香港這片土地豐厚的根源。當我們行走在新界的鄉村古道,每一步踏著的,都是先民們用血淚與智慧織就的千年篇章。